如何看待比赛中的“默契球”
原标题:如何看待比赛中的“默契球”
竞技体育的具有着竞争性、公平性、不确定性等几大特征,因此从理性层面上来说,比赛双方应该是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可是人毕竟还是会有感性的一面,在某些比赛中双方时常会在不违反比赛规则的情况下,形成某种程度上的“默契”,使比赛照着双方预想的目标发展。在足球比赛中,我们常常称之为“默契球”。
首先必须区别开来的一点是“默契球”≠“假球”。
假球是指为了达到球队某种目的,在赛前就进行金钱等利益交换并约定实现目的最终付诸于比赛过程的行为。这是一个严重违背体育法则和体育道德的行为。
而默契球是指赛前没有任何利益上的交易等行为,双方对于比赛的看法都相近,同时大家都很清楚对手的想法,一场知己知彼的比赛,而结果往往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印象比较深刻的经典默契球是04年欧洲杯小组赛末轮丹麦瑞典两个北欧兄弟携手出线,另一边意大利在大胜的情况下无奈出局。那场比赛全世界都知道他们要2:2,但其中剧情楞是演绎得跌宕起伏,四粒进球各个精彩,毫无假球痕迹,但最终比分却偏偏不多不少定格在了2:2。
还有一场令中国球迷颇为心碎的默契球,06年世界杯亚预赛中,国足主场7:0大胜中国香港,另一边科威特6:1战胜马拉西亚。这是双方都心知肚明的两场默契球,遗憾的是国足因为算数问题败给了狡猾的科威特人。
类似的默契球在足球比赛中其实并不少见,比如保级球队赛季末端面对无欲无求的球队常常以连胜的战绩神奇保级;比如小组赛两战全胜锁定小组头名的球队的第三场比赛......
很多人会以道德的角度上去评判默契球,指责其违背体育精神。的确运动员每一场比赛按道理来讲都应该是全力以赴去面对,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就不可避免的存在潜规则。
就像田径游泳等比赛的预赛阶段,通常高水平运动员会在抵达终点前估计减速通过终点。是的,他们没有全力以赴,可是去指责他们不尊重对手、违背了体育精神,是不是也有些不合适呢?
球场小社会,社会大球场。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如同“默契球”一样,这些事你无法用非黑即白的视角去审视,因为它们往往处于一种相对灰阶的位置,而正是有这些相对灰阶的地带去连接着黑白,才使得我们的社会构成更加完整。设想一个非善即恶、非好即坏、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社会,从道义上讲的确没什么错,可却显得不那么可爱了,不是吗?
责任编辑: